为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山东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行动方案》(鲁教研字〔2022〕3号)、《山东省教育厅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教高字〔2021〕4号)和《山东省教育厅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印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教研发〔2023〕1号)部署安排,做好2025年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现将相关项目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1.2025年省级优质研究生课程(含精品课程)
2.2025年省级优质专业学位案例库(含精品案例库)
3.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
4.2025年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5.2025年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二、申报要求
(一)省级优质研究生课程(含精品课程)
1.立项范围:以近3年连续开设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特色优势课程为主,体现对教育教学的示范作用。项目负责人为本校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每门课程配备3名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
2.拟推荐数量:10项左右(含精品课程1项),双语或全英文课程10%左右。
3.立项条件:已承担省级优质课程或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省级优质课;未结项或结项后无新成果的项目不得申报。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优先推荐。
(二)省级优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含精品案例库)
1.立项范围:按照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进行申报建设,每门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中教学案例一般不少于10个。项目负责人为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在岗教师,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团队不少于3人,团队成员中应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外行业专家(不在)。
2.拟推荐数量:11项左右(含精品案例库2项),双语或全英文案例库10%左右。
3.立项条件:已承担省级优质课程或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省优质案例库;未结项或结项后无新成果的项目不得申报。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优先推荐。
(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
1.立项范围:课程已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课程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一般不超过8人。
2.拟推荐数量:3项左右。
3.立项条件:已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不得再以课程负责人身份申报同一门课程(以学校课程编码为准);申报课程与已获批示范课程为同一门,课程团队应与原团队不同,且申报书内容不存在雷同情况。省级优质课程、专业学位案例库、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先推荐。
(四)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1.基本条件: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明确的合作计划,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实践平台,满足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技术研发、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需求;充足的校外导师队伍和专门的管理人员等。
2.拟推荐数量:2项左右。相关单位可依托现有基地,或联合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组织申报。
(五)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项目类别:分为面上项目、重点(含专项)项目和重大项目三类。重点项目中设立专项,支持工程硕博士改革试点、卓越工程师学院、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建设单位开展相关研究。
2.申报条件: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应经过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已经列入国家或省部级立项的研究生教改项目,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后无新成果的,或已获得其他项目或经费支持的,或主持省教改项目未结题的,不得申报。面上和重点项目的主持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3年以上;重大项目的主持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10年以上、承担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3年以上。原则上,每人主持项目不超过1项,主持或参与项目总数不超过2项。项目成员一般不超过10人(含主持人)。
3.拟推荐数量:6项左右。
三、预申报推荐限额
优质研究生课程、专业学位案例库:博士培养学院推荐课程限额各3项,硕士培养学院推荐课程限额各2项。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学院限额推荐各1项。项目负责人申报。
四、材料报送及相关要求
1.请各学院认真研读相关文件,科学统筹、精心谋划,严格按照各类项目文件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2.请以学院为单位,于9月19日(周五)下午17:00前将各类项目《申报书》(纸质版一式3份)及附件材料(纸质版一式1份),各类《汇总表》(纸质版一式1份)提交研究生院。
3.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推荐材料进行分类评审,评审推荐结果公示无异议后,按照教育厅2025年相关项目申报通知要求进行推荐。
五、其他
1.项目申报培育参照2024年相关要求,如遇省级项目提前申报,申报时间另行调整。
2.联系人:
(1)何 静,82765749,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邮箱gao_hej@ujn.edu.cn;
(2)昃科萌,82765963,省级优质研究生课程、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项目、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邮箱eo_zekm@ujn.edu.cn。
研究生院
2025年7月6日